青少年足球聯賽巨變:2016年比賽場次達到40+
記者肖良志北京報道
2016賽季,參加競技系列青少年聯賽的隊伍比賽場次發生巨變:U15、U17兩個年齡段的各自30多支球隊,全年聯賽場次均達到或者超過了30場;全國錦標賽的比賽場次達到了8場至10場;足協為每個年齡段高水平隊伍打造國際冠軍賽,每支參加國際邀請賽的場次為4場左右。
仔細算下來,不少高水平球隊在2016賽季的比賽場次達到或者超過了40場。由過去的20多場到現在的40場甚至更多,青少年聯賽發生了巨大變化。
此前,我曾經把U12至U19各個年齡段競技系列的球隊數量和球員數量進行過統計,共有162支隊伍,大約3726名球員(屬于競技系列的專業足球人口,不同于傳統口徑中的“足球人口”)。未來8至15年,中國足球將仰仗這些競技系列的足球人口打天下。所以,更多的比賽場次,更好的聯賽體系,更高的比賽質量,對于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
其實,在青少年的聯賽規模、聯賽體系、聯賽賽制等問題上,中國足協一直在努力。目前,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對現代化的、先進的競賽體系。當外界把目光都聚焦到國家隊的時候,對青少年聯賽的具體狀況知之甚少。今天,這篇文章,可以讓大家對青少年聯賽的真實狀況有所了解。請收藏。
1、足協堅決推行“水平分級制”。
沒有完美的賽事和賽制,只要做到更加科學、更加合理,就是好的賽事和賽制。
由于中國各個地區足球的發展水平不一樣,球隊的實力也就有了差距。如果所有隊伍混在一起,眾多場次就會出現大比分,既不利于弱隊的健康成長,也不利于強隊的提高。怎么辦?這是中國足協必須解決的問題。
經過長時間的調研和討論之后,足協決定在各個年齡段實行“水平分級制”:較高水平的隊伍分在A區,較低水平的隊伍分在B區,并且實行升降級制度,給予B區有了很大提高的球隊參加A區比賽的機會。
這樣做的益處,就是A區和B區的隊伍面對各自對手的時候,都不會掉以輕心,都必須真刀真槍地拿出真本事,才可能取得一個好的結果。最終,球隊的積極性增加了,比賽激烈精彩了,絕大多數比賽場次的質量也提高了。
在聯賽分級之后,并沒有出現明顯的“以大打小”現象。從2011年開始,中國足協采取了史上最為嚴厲的“骨齡分組測試”。當年,在廣西梧州基地,有些球隊整隊突然缺席了測試,因為他們整隊全部超齡。眾所周知,超齡的危害就是壓制了那些正常年齡的孩子,搶奪了他們成長的機會,最終戕害的是中國足球本身。過去十幾年的時間里,中國足球一直受到這方面的困擾,既有中國足協的因素,也有地方球隊為了利益弄虛作假的原因。
后來,其實還有反復。中國足協必須清楚,只有堅決徹底打擊并鏟除年齡方面的弄虛作假,才能讓青少年的成才規律步入正軌,才不會讓那些正常成長的孩子被超齡球員擠掉。
2、分級之后想盡辦法增加聯賽場次。
過去多年,中國足協青少年聯賽賽制等方面有過數次反復。本來,分級制已經確定,雙循環賽制也得到了認可,結果突然就變成了所有球隊混在一起打一個大循環。這樣做,既不利于各隊的發展與提高,聯賽場次也無法保證。
按照中國足協的計劃,各隊每年的比賽場次必須超過30場,第一目標是達到40場左右,第二目標是達到50場左右,第三目標是達到世界通行的60場左右。
60場這個數字,是在咨詢德國、西班牙、葡萄牙等眾多國家的球隊以及青訓教練之后,得出的一個相對平均的數字。有些國家,很多球隊每年的比賽場次達到了100場。依據中國青少年足球的現狀,這是一個終極的目標,短期之內還難以達到。
在分級制確定無疑之后,中國足協一直在千方百計地增加青少年隊伍的聯賽場次。各個年齡段分級后的兩個半區的隊伍,都采取雙循環制。比如說U17共有隊伍32支,A區和B區各自16支球隊,像中超、中甲一樣,兩個循環打下來,U17全部32支隊伍每年聯賽的場次就達到了30場。
每年,中國足協還組織各個年齡段隊伍參加的錦標賽,這個賽事不分級,各個年齡段的所有隊伍一起參加。還是拿U17隊伍說事,每支隊伍參賽的場次在8場左右,全年下來,所有球隊的正式比賽場地都在38場左右。
像U15共有36支隊伍,他們每年參賽的場次會更多一些,基本都實現了40場次的目標。
從2017賽季開始,中國足協和教育部門合力推出青少年區域性比賽,分為六個大區,每個大區都采取主客場制。2017賽季,U17、U15、U13三個年齡段球隊的比賽場次都會輕松超過40場,向著第二目標50場邁進。
3、足協打造各年齡段國際冠軍邀請賽。
在理順分級制、確定雙循環賽制、推出區域性主客場賽制比賽之后,中國足協還在考慮讓各個年齡段的高水平球隊盡早和國際高水平的隊伍過招,在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比賽中提升各隊的能力。為此,中國足協為各年齡段隊伍打造了屬于各自的“國際冠軍邀請賽”。
2016年初,在桂林進行的U18國際冠軍邀請賽上,來自德國、西班牙的兩支隊伍參賽,他們的比賽節奏、場上態度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當時,德國球隊的主教練指出了中國球員的體能、節奏、無球跑動、閱讀比賽等方面的問題,讓帶隊參加比賽的青少年教練員受益匪淺。
2016年11月6日,U17國際冠軍邀請賽在江陰進行,參加比賽的隊伍包括2016賽季聯賽冠軍江蘇江陰隊、亞軍上海隊、季軍北京青年隊、錦標賽冠軍新疆隊,以及烏克蘭勁旅基輔迪納摩U17隊伍。5支球隊進行大循環比賽,每支球隊參賽隊伍可以打4場比賽。
值得一提的是,基輔迪納摩隊2比3輸給了江蘇隊。作為U17聯賽的冠軍,江蘇隊展示了不俗的實力。
11月15日,U15國際冠軍邀請賽將在東興進行,參加比賽的除了U15聯賽冠軍、亞軍、季軍、錦標賽冠軍之外,還有日本和韓國的同年齡段隊伍參加。
隨后,U19國際冠軍邀請賽在武漢進行。這是2022年奧運會重點年齡段的隊伍,中國足協邀請的是泰國國青隊、日本札幌隊。泰國足球在最近5年突飛猛進,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亞洲力量。和泰國國青隊交手,既可以提升自己,又可以丈量一下兩國足球的水平。
4、要達成理念和實戰性落后共識,努力改進。
客觀地說,很多地方協會也一直在致力于青訓體系的構建,并且做出了不小的成績,比如說昆明、武漢、浙江、山東、北京、江蘇、上海等等。像武漢建造了絕對現代化的青訓基地,開始了中國青訓的新篇章。所有這些,都值得點贊。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中國青訓在兩個核心方面落后于世界足球:一是缺乏更為先進的足球理念;二是訓練的實戰性不夠。這兩個方面,是目前中國青訓的兩大瓶頸,短期內難以突破。
說白了,還是我們的青訓教練水平不夠。大家聽著這句話可能不舒服,但你無法否認這是事實。在很多青少年比賽的場合,不少青訓教練都表達了出國深造的愿望,而且大家也都非常認可理念和實戰性不夠的事實。
有了這樣的態度,就好辦。關鍵,是整個青訓領域要達成共識,然后通過中國足協這個載體團結起來,群策群力,致力于上述兩方面的提高。
很多時候,我們的訓練看上去很不錯,花樣也很多。但是,競技足球不是“花式足球”,看的不是花樣,而是實戰性。為什么我們的各級球隊都不太適應現代足球的逼搶?肯定是訓練的問題,因為,比賽是訓練的反應。
理念的改變,很難。再難,也必須要做出改變。如何進行改變?我建議中國足協好好召集幾次青少年領域的研討會,協會領導不用到場,也不用去講話。讓大家暢所欲言,實話實說。然后,相關的報告遞交給中國足協領導,領導要做的就是全力支持,包括資金上的和相關渠道上的。
如果足協的資金不夠,那么請中國足協的領導層們到社會上廣交朋友,廣泛調動各種資源,為青少年領域爭取更多的資金和機遇。希望中國足協的領導們不要再把主要精力放在具體的球隊身上,而是放在廣泛爭取社會資源上。這也需要改變過去的觀念,也必須要改變。
青少年工作要取得成效,的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是,青少年這面旗幟必須永遠高高飄揚。少年足球強,則國家足球強,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能力!
最后,中國足協正在為青少年做出巨大努力,有欣喜也有遺憾。重要的是,不能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