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嚴俊
其興也勃,其亡也忽。足壇形勢變幻不定,短期之內各國運勢盛衰難測,必須兼備軟硬實力,強化青訓儲備人才,才能應對八方風雨。但放到更長的時間維度里,底蘊仍然具備極強的影響力,近十年間也并無例外:強者恒強,盡管會遭遇波折,短期內也能找到解決方案,迅速回勇;弱者或有黑馬表現,但若想魚躍化龍,需要時運襄助,更需時間沉淀。
兩條路線的斗爭
2010年代開啟于西班牙足球的神佛難擋,巴塞羅那在瓜迪奧拉指導下載入“足球哲學”史冊的戰術思潮,和人員配置一道被借鑒到西班牙國家隊,博斯克享受了俱樂部造福國家隊的巨大福利,完成三屆大賽連莊,風頭之盛史上罕見。在某種戰術思潮引領風騷之時,以適合的人才加以配合,無疑能對思潮推波助瀾,兼收風格與成績,讓人生出“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的幻覺。
然而,對某種哲學的過度推崇,也會帶來負面影響——青訓育人時奉哲學至上,導致后輩人才趨于同質化,球隊因此缺乏變招。西班牙隊在三冠后不斷收獲頂尖中場——盡管其中并無與哈維、伊涅斯塔、大衛·席爾瓦等量齊觀的存在——中鋒邊鋒等門類卻出現人才斷代,9號位上甚至要去歸化迭戈·科斯塔,隨著幾位中場大師老化,西班牙隊成績滑坡也就并不意外。
西班牙遭遇2014世界杯小組賽出局的突然落寞時,緊跟西式潮流的德國接棒奪冠取得成功,儼然成為傳控哲學新的扛旗者,但2018世界杯上衛冕冠軍的再度小組出局,讓人們發現德國同樣存在同質化嚴重的問題,人才輩出卻是同類疊加,低效傳控中缺乏破局爆點——作為異類的薩內甚至被主動放棄。這也引發坊間反思:人才培養不能獨尊一套哲學。
事實上,早在2018世界杯前,德國就在2016歐洲杯半決賽被法國淘汰。那屆賽事上,強調速度與力量、講究身體對抗、并不盲信哲學、偏向防守反擊的兩支球隊會師決賽,并由犯錯更少的葡萄牙加時賽一擊捧杯。法國隊此后在俄羅斯賽場上坐擁豐沛人才,卻依然防反制勝,捧得金杯,再度證實了反傳控思潮的大舉壓上。
而無論法國還是葡萄牙,青訓上都未受到哲學熏陶,也就不受哲學限制,并未信守一定之規,得到的是不拘一格的人才。僅以中鋒為例,德西至今受困于9號人選,法國卻擁有無盡寶藏:德尚摯愛能擔當戰術支點的高塔吉魯,尚未充分開發追風少年姆巴佩的中鋒技能,拒絕征召存在道德污點的全能中鋒本澤馬,并不重用拉卡澤特、馬夏爾、本耶德爾,沒拿正眼看過普萊亞、阿萊、穆薩·登貝萊、馬庫斯·圖拉姆……以上,幾乎包含所有的中鋒類型。
英格蘭也正在受益于類似青訓思路。更開放的選材,讓球隊人才儲備趨于多元化,成績有所爬升。這也能讓三獅軍團避免兩大強國意大利、荷蘭的覆轍,兩隊在前一代黃金人才老去之前沒能早做準備,青訓多年止步不前,終于出現青黃不接,再加上老布林德、文圖拉等不入流的庸帥誤事,竟然雙雙錯過2018世界杯,荷蘭此前甚至還缺席了擴軍版歐洲杯。好在兩國畢竟底蘊深厚,痛定思痛延請優秀主帥,加速培育一批新人上位,已然迎來正式復蘇。
感謝英雄母親
歐洲群英對于大力神杯的輪流坐莊,讓巴西和阿根廷雙雄相對無言,兩國人才從來不缺數量,巴西還是球員外流、被歸化最多的國家之一。但巴阿兩國俱樂部層面過于倚賴出口球員賺外匯,育人上迎合歐洲俱樂部需求,導致本國人才風格失衡,巴西式后腰、阿根廷式小個前鋒都人滿為患,卻無法保證國家隊在各個位置上都有夠格的選擇。阿根廷擁有梅西坐鎮,也接連折戟世界杯和美洲杯決賽,巴西試圖借由內馬爾再次稱雄,卻無從如愿,2019年反倒在內馬爾缺席時摘得美洲杯。
相比之下,反倒是烏拉圭、智利借助于本國人才的一波爆發,在大賽上先后出彩,烏拉圭的福蘭、蘇亞雷斯接班,智利的桑切斯、比達爾聯袂,都以奪得美洲杯冠軍被載入史冊。而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也能有屬于自己的世界杯高光時刻。
比利時、克羅地亞則是歐洲方面與烏拉圭、智利相當的案例,感謝一代“英雄母親”的養育與別國聯賽的代培,兩國聚集了一波隊史罕見的人才,并借此短期內成績暴漲,取得隊史最佳世界杯成績,鑄就“黃金一代”。不過兩國人才庫相比傳統豪強畢竟有限,在這一代精兵強將老去后,能否延續發揮,遠在未定之天。
歐洲杯的擴軍,還讓更小的國度也有了躋身大賽的機會,“小國巨星”的代表貝爾率威爾士闖入2016歐洲杯4強,沒有重復吉格斯的遺憾,而威爾士還不是當屆最冷門的球隊,人口30萬的蕞爾之國冰島都能感受歐洲杯正賽乃至8強滋味,此后甚至再接再厲闖入世界杯。對這些高水平人才很可能曇花一現的球隊來說,把握住有限的機會綻放就已足夠美好,即便他們無法常青,也會有精神上的繼承者——比如晉級2020歐洲杯、首度闖入大賽舞臺的芬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