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梁熙明
十四萬軍齊卸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因為丟人而成為全國人民關注熱點,亞運會上的中國籃球(特指中國男籃)超過了中國足球,一個月內第二次輸給菲律賓,而且是在家門口輸給并非一線主力的菲律賓。尤其是在領先20多分的情況下,被對方打崩盤,最后時刻場上球員畏縮、猶疑,誰也不敢擔責,草草出手,痛失良機,這就是現在中國男籃一線“球星”們真實的技術水平、精神風貌與心理素質。
而且,比中國足球還過分的是,這幫大爺水平不高,脾氣不小,賽后直接拒絕發布會,最后顯然是因為“領導發話”,被拽了回來。中國足球雖然從業者素質極低,流氓習氣嚴重,也還沒出現過這種輸球后對著媒體的撒潑行為。
亞運會以及各類國際大賽中國體育健兒爭金奪銀大包大攬,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中國足球、中國籃球這一對難兄難弟,成為中國體育界最尷尬、最恥辱的存在。無論是形象還是現狀,中國男籃與中國男足已經沒什么區別了,聯賽管理混亂,丑聞迭出,亂哨橫飛,內部山頭林立,矛盾重重,三天兩頭鬧“退出”,面臨難以為繼的危機。
讓中國男籃更加無地自容的是,中國男籃兩敗菲律賓,而中國女籃繼亞洲杯后又一次血戰拿下日本,再奪金牌。兩場生死大戰,中國女籃所表現出的咬牙死拼的精神意志、堅決的執行力,真是讓中國男籃的那些“球星”們愧為男兒身。最后9秒,王思雨絕殺日本隊的那個球,是中國隊早就準備與對手死拼到最后一刻,因此針對性地把一個不常見的戰術留到最后關頭。反觀中國男籃,近年最著名的丟人之一,就是世界杯對波蘭隊,最后關頭領先時發界外球,主教練千叮嚀萬囑咐,結果“當家球星”很明顯心不在焉,根本沒聽進去,直接隨意發出被斷,這種精神狀態,怎么可能指望這種白面包球員在生死大戰上咬住?
(昔日喬丹公牛隊有一位白人球星庫科奇,膚色白皙,作風偏娘,因而被黑人球員起個綽號“面包”)
與中國足球一樣,中國籃球的問題是全方位、系統性的,把勝負歸咎于一兩個老外教練的“技戰術不足”,只能是搗糨糊。
當務之急是,中國足球下兩三代球員,已經不能指望了,他們所處的環境、自身的素質,決定了他們難堪從根本上提升中國足球地位的大任,中國籃球一樣,原先指望“職業化改革”,俱樂部運作市場化,可以驅動球員的職業素養,結果恰恰相反,這批土球星,平時跟在老外屁股后面撿洋撈,根本不費什么力,就好像恒大靠幾個巴西外援便橫掃一片,土球員抱著他們大腿吃香喝辣,舒服得很,毫無競爭力。而且因為“市場”,這些土球員反而成了稀缺資源,身價居高不下,平時連教練、俱樂部都得看他臉色,哄著練,求著練。
中國足球曾經有一個著名的詞語:球霸。說的就是這一號。
無論中國足球還是中國籃球,問題是根深蒂固的,短期內沒有翻身希望,但是決策層仍然可以做出一些針對性的刺激措施,至少在短期內看到一點改變。
最方便的措施就是——體測。
體測(12分鐘3000米跑)曾是中國足球最有爭議、最難堪的一頁,因為它動了很多人的利益,扒下了中國足球的底褲,讓人見到中國足球真實的底,也打碎了不少“球星”的飯碗,當然會飽受攻擊。
中國籃球也引進了體測,而且標準不低,早年有10個項目,CBA現已“精簡”到4個——強度投籃、專項速度耐力、負重深蹲和負重臥推,而且今年出現過球員在體測中跟腱斷裂報銷的意外。
但是其中也明顯因為利益紛爭做了妥協,最大的軟招就是——國手免測。只要入選了國家隊,即使后來落選,也可免測,此外還有“老將免測”條款,各隊還有“一人單獨免測”名額。
如此七折八扣,那些“球星”不都悉數過關,體測只是留給青年隊的替補球員了嗎?
以遼寧男籃為例,今年注冊14人,竟有7人——一半,免測!四個國手,兩個老將,再加一個免測名額。
這樣的體測,意義何在?
老一代的中國體育界,包括中國男籃,靠什么在亞洲乃至世界立足?三從一大!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堅持大運動量訓練。職業球員,靠什么立足?只有苦練,枯燥的苦練,保持自身的基本功狀態,保持高強度的體能,保持高強度的對抗。
因此,籃協應當加大體測力度,提升標準,同時立即廢除國手免測特權,而且,不但要廢除免測,還應該額外提高國手標準,你既然是國手,你就應該天然比別人強,只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既然這些“球星”們安逸慣了,那就打碎他們的舒適環境,逼他們去“市場”。
今天的中國男足、中國男籃的土球星們,哪一個,敢站出來,跟中國女子短跑的袁琦琦比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