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評論員嚴益唯述評
10月6日,中國男籃結束亞運會所有比賽之后,中國籃協主席姚明接受了媒體采訪。媒體感興趣的是,以匪夷所思的方式被菲律賓逆轉淘汰的那個夜晚,姚明和球隊是如何溝通的。姚明沒有立即回答這個問題,而是提出了一個問題:“我想問個問題,你看球的時候是害怕輸球,還是討厭輸球,還是喜歡勝利,是哪種心態?”姚明這個問題看似反問記者,其實是問球員的。他緊接著就說:“你可以問問球員是害怕失敗,還是憎恨失敗,還是喜歡成功?”
這,是不是那個夜晚姚明與球員們溝通的內容,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這顯然是他在那個夜晚不能回避的問題。姚明坦言:“看中國隊比賽的時候,只要比分接近,我們都是很緊張的?!敝袊犈c菲律賓的半決賽,全場比賽菲律賓只有三次比分接近中國隊,而且時間都是極其短暫的。大部分時間,中國隊都是遙遙領先對手。但,即便如此,只要比分接近,無論場下的姚明,還是場上的球員都非常緊張。
為什么會如此緊張?姚明沒有明說,但是他已經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害怕輸球”?!爱斈阍诤ε碌臅r候,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币γ髡f。姚明通過這個對記者的反問,已經回答了他對中國男籃輸給菲律賓的看法,那就是球員害怕輸球,導致過度緊張,繼而發揮失常痛失比賽。
姚主席既然已經找到了問題的癥結,那么球員只要不緊張就好了嘛。但,問題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解藥”姚明顯然還沒有拿到。所以,到了最后一場爭奪銅牌的決賽,場邊的姚明和場上的中國男籃的隊員們仍舊緊張?!澳呐陆裉爝@場比賽,上半場也很緊張,下半場稍微放松了一些。”爭奪第三名的決賽之后,姚明無奈地向媒體記者們吐槽。
為何讓球員不緊張,對于姚主席這么難?這,就要從中國運動員從小接受競技訓練所形成的扭曲的比賽價值觀講起。
“我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聽話,不要犯錯!所以害怕失敗的心理大于贏得成功的信念?!眹鴥纫晃挥羞^帶青訓經驗的職業足球教練,對于姚明之問有很強的共鳴,他在自己執教生涯中,也深深地感受到球員害怕輸球,對比賽影響非常大。顯然,無論是足球還是籃球,我們球員從小已經養成了看重成績,害怕失敗,甚至害怕失誤的根深蒂固的價值觀。這,是長年累月的結果,姚明即便貴為主席,也不可能一兩天就改變球員們的這種對待比賽的價值觀。
“害怕輸球”不僅僅是球員從青訓就染上的頑疾,而且也是行業管理者急功近利的必然結果。二十年多年前,前中國男足國家隊領隊李傳祺就反思,中國男足每逢大賽,領導就會來球隊開各種會議,導致球員過于緊張。當時中國男足的所謂的“恐韓癥”,在他看來,其實很多時候是球員場上過于緊張,發揮失常導致的。與其說是“恐韓”,不如說是“恐干部”??上У氖牵@樣的反思,并未能改變現狀。二十多年過去了,現在無論是男足還是男籃,賽前的一些會議可能沒那么多了。這一點,中國足協在李鐵執教國足時期,改變還是比較明顯的。但是,形式上放松了對隊員的成績上的要求,實際上管理者們對成績過高的要求一點沒有減少。
比如,這次日本男、女足亞運會隊,出場的球員平均年齡均不到22周歲。中國女足與日本的半決賽出場陣容平均年齡超過了27周歲。為什么不敢派年輕球員上去鍛煉,當然與要成績不無關系。反觀日本,日本成年女足也沒閑著,就在亞運會期間,她們與阿根廷女足進行了一場熱身賽。日本足協技術委員會主席反町康治曾經提及日本足協現在的一個目標就是,讓日本年輕的球員盡早能夠踢上職業比賽,讓職業球員盡早參加國際大賽。長期以來,日本足協也正在形成越來越完善的制度來確保這一目標的實現。所以,在日本足協的眼中,亞運會就成了U22球員走向世界舞臺的一個實戰練兵的寶貴機會。既然是練兵,目的是將來在更大的世界比賽中實現日本足球的夢想,所以亞運會的成績就不會成為一個緊箍咒束縛日本球員的發揮,球員當然也不會因此而躺平擺爛。在好勝心的驅使下,這些年輕球員會努力表現,盡情享受亞運會的比賽。不僅是日本足協,日本籃協行事方式也如出一轍。有球迷觀察到,亞運女籃決賽中國對陣日本,印象深刻的是日本球員全程微笑,尤其教練笑臉猶如面具一般,從始至終,根本看不出是在打決賽。
其實,中國足協之前也有過考慮,派遣年齡更小的01年齡段的球員來參加亞運會,目的就是鍛煉新人。但是,最后這個計劃還是不了了之,理由是亞運會需要出成績。既然管理部門都定調了,需要出成績,那球員自然會害怕失誤,害怕失敗了。
足球如此看重成績,籃球也好不到哪去。在一次引起爭議的討論中,前籃球國家隊隊員王仕鵬無意間透露了“領導”給球隊施加的成績的壓力之重,他說:“從多哈到廣州,男籃都是亞運會最后一面金牌的項目,當時領導給我們的任務就是給中國代表團亞運征程,畫上完美的句號,我們中國人一直講究好頭好尾。”姚明雖然是男籃的主席,對于出成績這樣的“傳統”,他顯然也必須面對。這,或許正是他明明知道球員害怕失敗就會一事無成的道理,卻仍然坐在場邊和球員一起害怕輸球的原因所在。姚明在這次媒體訪談中,還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中國球員因為害怕輸球,以至于害怕失誤,礙手礙腳無法正常投三分。他說:“這次世界杯,我們三分命中率是31.2%,日本男籃也是31.2%,但不同的是,他們三分球出手率是50%,我們可能是35%左右。”害怕輸球之害,由此可見一斑。
當然,競技體育不可能沒有不害怕輸球的。姚明也說了:“其實有時候三種體驗在比賽中都會存在,只不過在那刻被哪種情緒控制罷了?!眴栴}是害怕輸球成了我們比賽的主旋律。
日本足協對于成績有很大的夢想,這路人皆知。反町康治也承認,日本隊現在參加U系列的世界杯,大家的期望都是奪冠。日本足球對成績的夢想其實遠遠超過了我們。他們是如何對成績有極高的要求,同時還能享受比賽呢?
舉一個例子。去年世界杯日本足協的目標是進入八強,但是點球大戰失利導致這個目標泡湯。我們看看日本足協是怎樣面對失敗的呢?日本足協技術委員會很快就通過技術分析會議,確定繼續續約主教練森保一。他們不會只因為暫時的成績論英雄,更注重球隊的方向是否正確,這是其一。其二,他們是就事論事反思點球戰失敗的原因,并開始醞釀改革。反町康治在反思中寫道:“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在‘如果不進球就會輸’的情況下,成功率為62%,但在‘如果進球就會贏’的情況下,成功率卻提高到92%。這可能是因為在承受失敗責任的情況下,球員更容易積極面對。”可見,他們即便是失敗的反思,也是很職業的,甚至充滿樂趣,這是競技體育的魅力。在他的反思中,我們也發現,姚明所說“害怕輸球”是導致球隊發揮失常的重要原因,的確是有理論依據的。
可能有人會說,中國運動員和管理部門對比賽的態度大同小異,為何其它項目拿了這么多金牌,偏偏就男足、男籃就可以找這么多理由呢?這只能說,當我們實力可以碾壓對手的時候,害怕失敗的心態,對比賽結果影響的確不是很明顯。比如這次亞運會,男足不也能大比分贏印度和緬甸嗎?但是,足球、籃球這種市場競爭充分的運動項目,我們目前的實力并不足以碾壓對手,未來恐怕也不可能。畢竟,美國男籃的全球優勢也在縮小。這種背景下,“害怕輸球”就必然會成為中國男足、男籃大賽的致命傷了。未來,隨著女足在亞洲的更加普及,中國女足即便在亞洲,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回到文章開始,姚明之問的“解藥”在哪里?這,恐怕就掌握在那些一到大賽就要求出成績,輸球后又沒有反思,沒有行動去糾正的人手中。二十多年過去了,從李傳祺到姚明,從國家男足的領隊到國家男籃的領隊,他們都深受“害怕輸球”頑疾的困擾,卻無力改變,這比輸球其實更值得反思。中國足球和籃球的管理者們,該重新思考比賽的意義了,只有比賽的價值觀對了,行動上才可能跟上現代足籃球的發展,日本足球和籃球的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