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肖良志報道
近日,足協公示了41家通過清償債務的俱樂部名單,有13家中超、中甲、中乙俱樂部不在首批名單中。向社會公示名單,接受社會監督,是對名單上以及名單外俱樂部的考驗和威懾,體現了足協全力打擊欠薪營造良好聯賽營商環境的積極態度。
二十年來,拖欠工資和獎金一直是中國職業足球的頑疾,嚴重影響著職業足球的國際形象和國內品牌。2015年年初,為了解決欠薪問題,中國足協推出政策,實施欠薪與聯賽準入資格捆綁,并且將陜西五洲(中甲,拖欠200萬獎金)、四川力達士(中乙,與一些球員未達成一致)的注冊資格取消。即使如此,真正沒有拖欠薪資和獎金的俱樂部也并不多,有的俱樂部通過做球員的工作,讓他們在已經發放工資獎金的表格上簽字;有的俱樂部干脆就替那些拒絕簽字的球員簽字,鬧到足協和FIFA仲裁的官司也不少。
2021年幾乎是最差的時候,中超16家俱樂部中有14家欠薪欠債,其中最多的一家中超俱樂部欠薪欠債10億元。截至2021年,共有152件國內國際案件涉及27家中超、中甲、中乙俱樂部,其中涉及到12家中超俱樂部共100件、8家中甲俱樂部共31件、7家中乙俱樂部共21件。從2022年開始,中國足協多方施策,同時利用準入機會對欠薪欠債俱樂部施加壓力,至2023年10月份,尚未完結的欠薪案件降至33起。
至2024年12月2日,足協公示41家俱樂部通過清欠名單,剩余的13家俱樂部也在努力清欠中。從數據看,比以往有了較大改觀,不過,實際欠薪欠債的俱樂部數量依然不會太過樂觀。要想真正解決這個問題,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實現俱樂部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中國足協以及即將推出的中足聯多方綜合施策,比如提高聯賽水平和品牌形象以在電視轉播和其他贊助方面獲得更高收益;制定循序漸進的財務政策,逐步降低各俱樂部的負債虧損;量入而出逐步做到自負盈虧等。